【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⑵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
为突破重点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学生理解课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并理解部分词语。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现在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于是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接着让学生谈读后感受。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二、发挥想象,读好重点句:
在让学生动情朗读和谈感受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将学生的思维从感性逐渐带入理性,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找到四个重点句。如何让学生读出喜悦来呢?这时我想到了爱因斯但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对,动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眼中的文字活起来,不仅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丽的图画,而且还能潜移默化渗透比喻句的教学,为学生奠定写的基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再读读这四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后面读这四句的时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爱。
三、借助课件,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语言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写载体。在第二环节想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四个重点句的句式规律。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秋天的美丽图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秋天的美景就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指导他们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我在课的最后一环节,我将孩子们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秋天。
我想在第三课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带来展览,开个交流会,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收获很多很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提一提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重力”。
2.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4.培养尊重实验数据,进行重复实验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车已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说说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
2.图片出示香港太平山的缆车,你们认识图上的这辆车吗,它是怎样爬上山坡的?
3.让我们也来安装一辆小缆车。出示课题:我们的小车。
二、安装一个小缆车。
1.太平山的缆车是用电动卷扬机牵引的,我们用什么力来拉动小车呢?想一想,用几个垫圈可以吗?
师(一手拿一根线,线上吊一个小钩,一手在钩上放一个垫圈):手一松开,会怎样?
生:往地上掉。
师:如果我把线的一头系在小车上,(边说边系,并请一位学生帮忙,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车上,眼睛都盯着小车)另一头穿过这块挡板,再穿过夹子(夹子夹在桌上),然后放手,又会怎样呢?
生:垫圈就不会掉到地上。
生:小车有可能会动起来。
师:试试吧。(师把手松开,小车被拉动了)
生(非常兴奋):真的是这样。
师:那大家认为是什么使小车运动的呢?
生:垫圈拉的。
生:是重力的原因。
生:手松开后,垫圈要往下掉,小车就跟着走了。
生:我想应该这样解释,垫圈跟刚才的水、书本、书包一样,都有一个向下的力,就是重力,老师手一松开,垫圈的重力就产生了拉力,就把小车拉动了。
师:解释得真不错。那刚才老师用了几个垫圈就把小车拉动了?
生(齐声):一个。
师:那如果我多加几个呢?小车的运动会怎样?
生:会很快。
生:垫圈多加几个,就是拉力加大了,拉力加大,小车的速度肯定也会加快。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垫圈,有什么感觉?再掂一掂文具盒、课本,拎一拎书包、凳子等重物,又有什么感觉?
3.阅读课本上的资料,知道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重力。
4.学生分组领取材料,并按课本中的图示组装小车,然后用垫圈拉动小车。
三、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1.说说你们在刚才用垫圈拉动小车的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小车的运动快慢一样吗?
2.小车运动快慢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你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一下。
3.你能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吗?小组讨 ……此处隐藏819个字……>例:
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
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
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提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5)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提示: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
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教师播放课文范读语音,要求学生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写生字词,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让学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各节大概讲了什么。
说明:即复习巩固生词,又让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提示:第一节讲长城的长;
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各节编一小标题。然后小组陈述,师生一起选出优秀准确的标题。
教师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小组合作定出小标题。
提示:
(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师:什么是蜿蜒盘旋?
提名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提示: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
师: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
师: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生:远看
6、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名学生回答。
提示:高大坚固。
2、师: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砖。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师: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
提名学生回答。利用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讲述。
小学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 在看图说话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2、 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克服困难意识。
3、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
4、 使学生掌握由主到次的看图方法,掌握说清一件事的几要素。
5、 使学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小猪的名字吗?(笨笨)
那还记得我送给你们的名字吗?(聪聪)
什么样的学生才叫聪聪呀?(聪明、爱动脑筋的学生)。
今天有很多老师听我们班的课,想看看我们班谁最聪明,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呀?我相信你们。在动物世界里也一种动物经常被大家叫做聪聪,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猴子)
二、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1、图上画着着谁?它们正在玩什么?板书:—— 小猴子正在 —— 踢球。(小猴子就是今天我们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板书:人物
2、什么样的的小猴子在什么地方踢球?(可爱的小猴子在河边的大树下)(小河边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板书:地点
3、大家再想一想:小猴子们可能在什么时间到河边踢球呢?学生猜说。(大家说的就是时间)板书:时间
强调:我们讲故事时一定要说清时间、地点、谁在干什么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
4、同学们再看看小猴子们的表情,它们玩得怎么样?
5、那谁能按要求完整的说说图意。
6、说的真好。老师也想说两几句,你们想听吗?但是我就说几句,还要让同学们接着我说的说,你们可要注意听了呀。从前,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四只可爱的小猴子,有一天...指名接着说。
7、再让学生把老师说的和同学们说的连在一起再完整的说。
8、自由练说。
三、出示第二幅图
1、球在小猴子们的脚上飞来飞去,一只小猴子飞起一脚,来个射门,一不小心,看,发生了什么事?(球被踢到小河里)(指导说:一不小心:要说的快一点)
这下小猴子碰到麻烦了,小猴子怕不怕麻烦?(不怕)说的对,你们看,小猴子们正在干什么?(想办法)板书:想办法
2、同学们可以想一想球被踢到河里以后,小猴子们心里会怎样?(着急)
不仅会着急,肯定还会说点什么,假如你是小猴子,会说些什么呢?(用有一只...有一只...还有一只...)
3、你们看:有一只小猴子急得跳到什么地方去了?谁能到前面学一学它的动作、表情。全班学做后认识成语“抓耳挠腮”
那他们想没想出办法来呢?
四、出示第四幅图
我们来看下一幅图:它们想出办法了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小猴子又在河边的大树下踢球了。用因为...所以...句式说)板书;又——踢球 理解“又”
五、交流捞球办法
1、是呀,聪明的猴子一定会想出办法来的,请同学们猜猜它们想出来的是什么办法呢?谁愿意把你和爸爸、妈妈讨论的办法告诉同学们?
如果学生说的办法请别的动物帮忙,可表演。老师参与也可请学生表演。注意礼貌培养和与人交流方面的训练。
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用身边的东西把球捞上来。如果有学生不用引导说出此方法,要给予表扬。
2、出示空白第三幅图:这是一张空白的画面,请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用自己的画笔把它填满。
3、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先给我们要讲的故事起个名字。(选一个)
4、把自己的画贴在空白处,完整的讲故事。
5、总结看图方法。
6、同学们你喜欢小猴子吗?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
总结:同学们,你们不仅能够动脑筋想办法,想出那么多的捞皮球方法,还能有礼貌的请人帮忙,真了不起。希望今天晚上你们能把这个故事再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并完成你的画,在你的画下面用因为。。。所以。。。写出你喜欢小猴子的原因。